有你有我,会更好 | 管院人在行动(中)
疫情当前 ,管院人在行动
直到自己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抗疫战士马不停蹄,身在焦灼的抗疫前线,这一刻,我好像遇见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久违了,温暖。
复旦MBA学生金逸容
手牵着蓝色的条绳,脚踩着落日的斜晖,慢慢拉开虚拟通道,耳边尽是经过的同学的笑语……只觉得身上的马甲多添了一层使命和责任,自己在为同学们更美满的生活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旦管院本科生潘恺
也许我们不像医务工作者那样能够抗击病毒,但我们能让封控区内的邻里觉得生活有保障、有安全感,就值得。
复旦-BI(挪威)MBA校友王强
有机会在关键时刻,帮助朋友,支持社区,会产生很强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明天还有核酸检测,明天还有防疫物资,明天更有别样的美好。
复旦-港大IMBA校友吴欣
“穿上大白,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又闷又热,带着手套,一个小时以后,指纹都被泡模糊,家里的指纹锁都不能识别我的指纹了。”
复旦-港大IMBA校友吴欣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许多同学和校友都有类似的经历。
他们或在社区当志愿者,或在岗位上坚守,或在校园里为同学服务,汗水浸透衣衫,调配组织嗓子喊哑,在志愿服务中优化核酸检验排队和物资配送流程,他们看到了许多,也想到了许多——
1
在学校
第一次来虚拟通道当志愿者是傍晚时分。之后和通道见面都是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我攥着绳子,思考怎样收放才能不打结也不落地;一组同学攥着绳子另一头,思考怎样引导才能让通道不宽也不窄;两边的同学排着队,等待红灯一分一秒地度过。疫情中的我们,也只是在新的日常中这样平凡地生活着。无人机的panorama,不及我们的每一双眼睛。
复旦管院本科生萨娜
在做志愿者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面对疫情侵袭时的众志成城。同学们在接受号召后都踊跃地站出来,主动加入维护通道秩序的志愿者行列;学校保卫处的老师和保安每天都恪尽职守,维护着校门口的安全与秩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看到同学要把东西送到门外,但来取东西的校外人员没有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保安见状连忙用身体挡住了校外人员,并提醒他不要靠近。他们何尝不担心自己和校外人员接触的风险呢?
复旦管院本科生谢思怡
上一次站在连接东区与本部的国定路上,已经是几周以前的事了。五点到达东区门口,穿上红马甲,戴上“学生党员服务队”挂牌,短暂培训后上岗。从仓促地引导同学们穿过马路到熟练地收绳放绳,不过是马路两边的短短几个来回。一批批同学去往本部,提着饭盒的,背着书包的;一批批同学归巢东区,提着“全寝希望”、抱着“本超屯粮”,满载而归,踏着落日余晖,直至暮色苍苍。一条马路上并没有发生多么新鲜有趣的事情,仿佛一切如常。
复旦管院本科生谷钰
三月末,突如其来的阵雨有些让人猝不及防,我和在岗的志愿者一道换上一次性雨衣,拉起警戒线,保持通道畅通。雨渐渐大了,过往的同学行色匆匆,警戒线浸满了雨水,绳的中间兀自下垂,随风摆动。路旁执勤的辅警与校门口的保安,还有那门口排班站岗的老师,也都未曾离开岗位分毫。
复旦管院本科生孙培钧
两次做归巢时分的志愿者,本来是服务师生的角色,却在这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照顾和保护,还有同学们之间默契的互助——引导的老师与保安每每在队伍两侧护航,将混乱的车流和可能的接触都隔绝在通道之外;来往的同学也习惯互相提醒结伴,从容有序地通过。
复旦管院本科生张陈逸
▼
2
在社区
在疫情期间,只有不断参与,不断行动,才能有效消除对疫情的恐惧与因隔离而产生的焦虑。只要有机会,我就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在抗疫一线,传播正能量。
复旦MBA学生夏瑞鸿
深感抗疫工作者的不容易,致敬过去三年里所有抗疫人员。我们要永远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公民。快乐的源泉就是,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别人一点点。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行动去改变和建立我们想要的世界。
复旦-BI(挪威)MBA学生雷雪
父母都在一线抗疫,于是也尽绵薄之力。春色满园关不住,共克时艰信念得树。
复旦-港大IMBA学生张星
对于居民来说,核酸检测是一件只排队花点时间的小事情,但背后的物资物料、人员组织、统筹协调其实都是大事情。我还是想在这里呼吁大家积极配合,提前准备好二维码,每个人省一点时间,对于争分夺秒的城市来说都是可贵的;手机竖起对着医生,他们扫描就可以方便一点;主动报一下姓名,他们就可以少说一句话,省一点力。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共同守护的城市早日恢复生机。
复旦MBA学生唐子雯
在社区志愿者服务期间,我有机会协助老年人登记核酸检测申请。上海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在疫情中需要倍加关爱。
复旦-BI(挪威)MBA校友许婷婷
原来大白不好当的,又闷又热,三个小时,七百户家庭的大礼包……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不易。上海加油!
复旦-港大IMBA校友鲍亮
我和先生从3月2日第一波封控起,就加入了楼道志愿者的队伍,为居民运送物资,比如街道发肉菜、居民送快递外卖等。能够在这座城市遭遇危机的时候尽一点点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们十分荣幸。曾经也有抱怨,但居民对于防疫政策的支持和居委街道没日没夜的工作让我们充满正能量。
复旦-BI(挪威)MBA项目沈楠
▼
3
在岗位
疫情期间,我们公司让员工自主选择居家办公还是照常上班,自主居家也不算缺勤,并给员工发放了防护用品,协助抢菜等。企业在疫情面前要有大义,企业不容易,员工也不容易,特别独身一人在沪的员工更不容易。
复旦EMBA学生陈倩
盒马是保供一线的坚实后盾,由于疫情很多员工被隔离,场上全部人力大约只有平常的50%,封闭后更是单店人手不足百人。我走到一线,做上货分拣志愿者,接手任务就是把快空的货架补满。别看就是补货,百十多个箱子靠人力补充完整也要好几个小时。就是那句话: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
复旦MBA学生郭亚希
疫情期间除了日常的警情处置,我们还会派摩托车巡逻队到各个街区去巡逻,排查消防安全隐患。以前觉得消防是挺辛苦,但疫情期间进一步接触了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后,我发现每个职业都很不容易。大家都在为共同的美好愿景和美好生活,付出了很多。志愿者,可能少了谁,结果都一样,但多一个你,会更好。
复旦MBA学生陈祥康
历史的尘埃降落在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公司商场虽然现在营业有调整,但在上海的日月光中心建立了周边3-5公里范围的社群,为社区居民提供物资保障,为商户销售产品,形成有效信息对接,供需互利。
复旦EMBA学生白雪
这几天由于疫情,我们公司三分之一的生产体系同事都被封控在家隔离了,但我们为患者的供药量不能减少,生产不能停,所以还没被封的同事,都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坚持上岗,保证病人能不断药,我也是坚持上岗的其中一员。疫情当下,我主要负责保障生产所需的防疫物资到位,以及随时与总部和区政府部门及时沟通生产运营情况,员工隔离情况等。
复旦MBA学生李华
实践着
思考着
近期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段时间给苏州地方政府进行捐赠,之后迅速研发并捐赠了数千个核酸检测身份证信息采集支架。这源于自己在社区全员核酸时看到志愿者每次检测都要用手拿着居民身份证拍照,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效率也低,就想着能否结合公司的产品和研发能力迅速响应,给志愿者研发、捐赠非接触式身份证信息采集支架。能用自己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为抗疫做贡献,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白衣天使和英雄,觉得创业值得,坚守科创和实业值得!
复旦EMBA学生苗东方
这是当大白的第二天,在昨天排队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些微调……调整后的方案节省了五位志愿者的岗位,今天全部小区完成核酸的时间比昨天缩短1小时15分钟。
复旦-港大IMBA校友沈迨宜
我觉得社区志愿者其实不只是简单的“援助”工作,其中应该涉及DMD、运营、组织行为学等很多知识。我可以通过实践开始去加深有关疫情的思考,比如,切实地了解目前社区的管理流程是什么?效率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工作的同时,我发现社区末端的工作优化空间很大。
复旦MBA学生徐菁
我扫码了半个小区900多个二维码,5点不到起床,6点不到第一批居民就达到检测点了,过程不断优化,11点半完成所有未封楼居民的检测……采样速度固然重要,安全完成采样不造成社区传播更重要。基层工作很辛苦,可以优化的细节还有很多。
复旦-港大IMBA学生宋嘉旻
管院人在行动
我们倡议:肩负起复旦管院人的责任,无论力量几何。
愿山河无恙,家国皆安。
守望相助,同心战疫